欢迎进入江苏省肉类协会网站,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!
JiangSu Meat Association
江苏省肉类协会
站内搜索
   
   
法律法规
法律法规
知识科技
大事记
   
快速导航
新闻动态
市场行情
行业标准
二○二○年二季度生猪产销趋势预测
来源: | 作者:pmo54d60f | 发布时间: 2020-03-27 | 376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     据二月末调查,当前我省生猪生产止跌回升,尤其后备母猪升幅明显,但总存栏仍处于历史低位区域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和中央、地方储备肉持续投放压制,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高位小幅震荡、缓慢下行。粮食饲料价格稳中渐升,但养猪效益依然较好。预计二季度在“新冠肺炎”和“非洲猪瘟”疫情双重影响下,我省生猪生产继续低位稳中向好,但可上市生猪货源依然偏紧(新增产能可能三季度后才能释放),餐饮、集团消费等需求萎缩,价格中枢可能在“上下两难”的运行态势中不断下移。

      一、生猪生产情况

据沭阳等九个基点县二月末调查,九个县总存栏44.95万头,比去年同期109.32万头下降58.88%,比上期44.47万头微增1.08%;公母猪存栏5.99万头,比去年同期13.80万头下降56.59%,比上期5.90万头上升1.53%;苗猪存栏12.63万头,比去年同期37.88万头下降57.86%,比上期11.64万头上升8.51%;育肥猪存栏26.33万头,比去年同期65.55万头和上期26.93万头分别下降59.83%和2.23%。育肥猪分档结构中,50公斤以下存栏13.23万头,比上年同期35.13万头和上期13.29万头分别下降62.34%和0.45%,5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13.10万头,比去年同期30.42万头和上期13.64万头分别下降56.94%和3.96%。(详见表-1)

       二、影响二季度生猪生产的因素

       有利因素:

1、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稳定,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力度空前,有的省市政府还签订责任状,层层落实养猪责任,把稳产保供工作落实落地。政策环境的宽松,对生猪生产的恢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。

2、春节以来猪价仍在高位运行,出栏肥猪效益依然较好,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在各种扶持政策的推动下,积极投资生猪养殖或扩大养殖规模。有从国外进口种猪的,有留养后备母猪的,也有商品母猪转后备母猪的。母猪和仔猪价格十分坚挺,存栏也率先止跌回升。养殖场户补栏热情比较高。 

      不利因素

1、非洲猪瘟疫情依然存在,生产的恢复不可能一蹴而就,波动前行的可能性大。 

2、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的影响,粮食饲料市场价格波动中上涨,养殖成本增加。

3、 全球肉类消费萎缩,价格下行,可能传导到国内市场,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下跌,进而影响养猪效益和产能恢复进程。

4、国家通过储备肉投放的方式稳价保供,虽然安抚了消费者,稳定了市场,但持续打压生猪价格也让小规模养殖户对未来信心不足。

      三、影响二季度生猪价格走势的因素简析

      拉动猪价上涨或抑制猪价下跌的因素:

1、猪源紧缺。从基点调查看,虽然二月末总存栏、公母猪和仔猪存栏环比止跌回升,但育肥猪存栏同比、环比全面下降,表明二季度可上市生猪货源仍然紧缺。

2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国际海运运力下降,冷藏集装箱难以周转,肉类进口可能阶段性减少。

3、目前冻品库存较轻,而去年同期商业库存十分充足。缺少了冻品库存这个“压舱石”,而肥猪供给又尚未接上茬,“青黄不接”的情况下,活猪价格可能出现反弹。

4、需求逐渐回暖。随着企业复工复产、学校复课复学、餐饮业缓慢复苏,市场需求可能逐渐增加。

5、成本推动。由于仔猪、母猪和饲料购进价格不断上涨,养猪的直接成本大幅提高。

       可能引起猪价下跌或抑制猪价上涨的因素:

1、供给方面:①生猪产能持续回升,供给不断改善;②中央和地方储备肉持续、大量、低价投放;③其他肉类供给大幅增加,价格持续回落;④进口持续增长。

2、需求方面: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结束之前,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改善。 

       四、趋势预测

综合上面的简单分析,我们预计:二季度我省生猪生产在政策扶持下可能缓慢复苏,但产能可能三季度以后才能大量释放,短期尚难见效,因此二季度生猪货源依然偏紧,供需仍呈紧平衡状态。受“新冠肺炎”和“非洲猪瘟”疫情的双重打击,生猪生产和消费都受到影响:“非瘟”拖延生产的复苏进程,“新冠”使得消费进一步萎缩。所以,二季度产销量可能都将维持在较低水平,受此影响,价格中枢也可能不断缓慢下移!

       五、建议:

1、继续加大力度做好“新冠肺炎”和“非洲猪瘟”疫情防控,只有疫情得到控制,生产和消费才可能真正实现正常化。

2、政府的宏观调控、储备肉投放的频次、数量、价格、方式、力度要兼顾稳价保供、促进进口、恢复生产、增加消费等多方面平衡发力。

以上分析,仅供参考,据此决策,风险自负!


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七日